登录
|
注册
首页
期刊中心
图书中心
资源中心
我要投稿
关于我们
期刊
图书
资源
热搜:
建筑细部
新刊速览
A quick look at the new issue
more >
《建筑细部》2022年第5期·总第114期·文化建筑+照明与室内设计
《建筑细部》2022年第4期·总第113期·城市绿化
《建筑细部》2022年第3期·总第112期·模块化建筑+简单建筑
《建筑细部》2022年第2期·总第111期·城市住房+实体结构
读者服务
Reader service
我要出版图书
我要发表文章
我要下载资源
我要联系编辑
行业动态
Industry trends
新刊导览 | 2022年第5期《建筑细部》为你而来!
又是一个秋天,柏油路边堆满了落叶,广播台开始提醒大家注意防寒保暖。泛黄的季节似乎总会让人略微伤感。然而,只要目光不总是盯着发黄的叶子、微枯的草坪,我们会发现,温热的阳光还是会洒在身上,和煦的微风还是会拂过耳边,新一期的《建筑细部》杂志,还是会来到每一位读者的面前。那么,就跟着小编关注一下最新一期《建筑细部》的亮点吧!被大片树叶笼罩的声乐世界布达佩斯坐落于多瑙河中游两岸,是欧洲著名古都,素有“欧洲之心”“多瑙河明珠”的美称,在她的城市公园里,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打造了一个通透的音乐之家。音乐之家开幕之日仍是天寒地冻之时,但这座新建筑却一年四季都是金色的,让人倍感温馨。建筑屋顶内侧覆盖了3万块多边形金属板,让人联想起秋天的落叶。屋顶下方的空间则是完全通透的,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集音乐博物馆、音乐厅和教育机构于一体。地下设有用于展示匈牙利音乐史的永久展厅和多间临时展厅。一层包含一间可以容纳350人的音乐厅、一间音乐教室以及一个露天舞台。就连十分抢眼的屋顶结构内部,也设有多媒体图书馆、数字档案馆和教室。屋顶上约有100个孔洞,不仅能将光线引入建筑内部,照亮屋顶结构中的空间,还能给树木提供向上生长的环境。屋顶由许多纤细的支柱支撑,在一层,穿过这些如森林一般的支柱,你几乎可以毫无阻碍地欣赏到户外环境。地下空间的回声圆顶,也能让你享受一次毕生难忘的声学体验。理想的办公环境 ▲你以为的办公空间,是不是这种格子间?曾几何时,微软公司的意大利总部室内设计还是那么让人津津乐道,几乎人人都渴望进入其中一览风采。然而,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打乱了“新式办公”的概念。办公环境几乎在一夜之间变了,办公室职员及其老板们不得不重新展开思索。软件取代建筑师第一时间对空间问题做出了回应。软件协助了远程办公,还模拟了工作环境。即使有了有效的交流工具,它们仍然与理想的会面场所相差甚远。人们需要的是能分享经验的真实空间,而不是像虚拟会议室那样,还要由入口权限来定义。居家办公让每个人似乎都离团队精神越来越远,很快就会感到疲倦,也就难以获得具有创造性的活力。所以,良好的团队离不开良好的空间。尽管如此,工作场所还是成了你家的有机组成部分,优雅的写字楼却一直空置。人们突然之间明白,原来,他们对办公室的需要程度根本就没有那么深。在许多行业中,办公空间将成为可有可无的存在。这就为规划体量更小、更靠近市中心也更具吸引力的建筑提供了机会。设计应激发人们对公司的强烈归属感,希望这种新式的工作环境能立即有效地提醒偶尔前来的员工,到底应该在办公室做些什么。也许,这就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唯一可以确定的事情了。毕竟,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书、桌子与人之间牢不可破的统一已成为历史。地表以下的光之殿堂众所周知,很多人日常乘坐的地铁头顶上是没有电线的,而在德国卡尔斯鲁厄的轻轨隧道里,乘客乘坐的是有轨电车。正是电车头顶上的电线启发了本项目的照明设计概念。尽管地铁站需要保证安全、卫生和行人通行的顺畅,但卡尔斯鲁厄的这条轻轨隧道却证明鼓舞人心的体验式地下空间还是可以创造出来的。这趟地铁只有7站,全长4公里,是世界上最短的地下有轨电车线路之一。有了建筑师与照明设计师的通力合作,才创造了如此打破常规的空间。在高达10米的明亮白色站台大厅里,你站在半空中的连桥上,透过玻璃可以看到有轨电车静静地进站和出站,仿佛身处水族馆。设计师说:“我们想创造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充满魅力的氛围,让使用者感到舒适。”当亮黄色的有轨电车缓缓驶入灯火通明的车站空间时,它就像在未来主义的剧院舞台上进行一场充满活力的演出。这并不是一个试点项目,其设计原则与卡尔斯鲁厄的具体情况紧密呼应。其他的地铁站改造也需要各式各样新颖而动人的照明概念。设计师为慕尼黑开发了一份设计手册,以指导这座城市未来的地铁站改造。
时间:2022-11-01 00:00:00
工程实录 | 一米一世界:南通都市农业公园一期
项目介绍项目地址:南通市崇川区通刘路现代农业产业园设计单位:Z-ONETECH/上海造域科技有限公司主创建筑师:雷少英江昊建筑团队:顾华健陈浩朱天睿付宇豪唐诗远朱子唯李英博 郭思涵(实习)媒体助理:朱子唯业主:南通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规划景观设计:田园东方研究院总设计师张诚施工图配合:上海开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结构设计:章敏潘文斌刘坤提到农业,你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本项目的设计灵感也正是来源于此,一粒米、两粒米……不但汇成了盘中餐,也形象化地凝聚成了南通都市农业公园游客服务中心的这几座主体建筑。南通都市农业公园坐落于江苏省南通市的北郊,其中一期游客服务中心的总面积约为4552.8平方米,用时四个月就完成了从设计到竣工的全过程。设计团队在前期规划的工作基础上介入,包括设计“聚谷成仓”综合服务中心、“田园客厅”展示中心、景观塔,以及一处原有配套景观公共卫生间和两处桥梁的改造。考虑到项目本身位于整个公园的入口,是游客感知整体项目的重要所在,因此在设计上既需要考虑都市和乡野体验的过渡,又不能缺失对当代建造语汇的反思与重构。园区鸟瞰 © BIANLIN园区总平 ©Z-ONE造域科技Part01“五粒米”/“聚谷成仓”综合服务中心主要功能建筑“聚谷成仓”综合服务中心采用了钢木混合的结构形式,将五个仓形空间聚合在一起。内部融合了田野书屋、展览空间、研学空间、餐饮空间,以及一处可以进行会务活动的多功能厅。设计团队在每一处核心空间通过结构的聚合营造一处内侧的“光之井”,又通过不同的光线导入方式,为每一处空间都提供了不同的阳光感知,让每一位游客在不同的层面上感知自然的力量。“五粒米”室内©BIANLIN“五粒米”室内©BIANLIN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对自由曲面进行多次降维分解,大幅减少了异形钢木结构的用量,也降低了工程难度。同时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创造性地解决了在异形曲面屋顶上大批量人工铺设瓦片的难题。“五粒米”屋顶结构 © BIANLIN“五粒米”模型 © Z-ONE造域科技“五粒米”aa剖面图 © Z-ONE造域科技“五粒米”bb剖面图 © Z-ONE造域科技Part02“两粒米”/“田园客厅”展示中心“田园客厅”展示中心采用膜结构的设计语汇,整体形态和质感既映射整个公园的主题,又表现为独特的空间和形态元素。整座建筑通过逐渐改变的内部高度营造不同的区域功能,而纯白的材质和天光的渗透,既保证了内部空间的完整性,又让小房子也拥有了大空间的层次感。“两粒米”鸟瞰 © BIANLIN“两粒米”横窗 © BIANLIN向着独特河渠景观打开的弧形超长横窗,也通过细腻的窗户高度控制让整个空间与外部景观既保持独立又相互融合。“两粒米”平面图 © Z-ONE造域科技“两粒米”剖面图 © Z-ONE造域科技Part03“一粒米”/景观塔整个公园项目需要设置一个登高点,去激活南侧广阔的田野游览空间,为地面景观的体验增添一处全景视角,让游客顺着流线到达这里时,不至于一下子进入纯粹自然的包围里,可以有一处地方停留小憩。“一粒米”远眺 © BIANLIN景观塔的外形灵感来自米粒。当游人顺着内部的螺旋钢制楼梯来到这里时,除了眼前的田野,还有脚下的玻璃透明地板,一近一远,最大程度拉升了体验的丰富度。“一粒米”外立面 © BIANLIN为了追求更为光洁的外形,设计师选择用ETFE膜气枕系统对其进行包裹。材料在单方向上无尺寸限制,这种特性让塔体外观从上到下没有一处横向分割,产生了极为整体的效果。藏在楼梯下的充气机为整个系统注入空气,最终实现了建筑圆润饱满的外部印象。于是,一颗精致的、工业制造的未来“米粒”,就这样被“种”在了田野上。“一粒米”内部 © BIANLIN“一粒米”模型 © Z-ONE造域科技“一粒米”剖面图 © Z-ONE造域科技“一粒米”分解图 © Z-ONE造域科技
时间:2022-11-18 00:00:00
工程实录 | 2022年第5期《建筑细部》德阳青衣路小学
主持建筑师简介华黎,迹·建筑事务所(TAO)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英国皇家特许注册建筑师,1972年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学硕士学位,之后曾实践于纽约。2009年在北京创立TAO。华黎以及TAO的作品不局限于某种单一的类型和定位,并持续在项目的尺度、类型和地点上进行多样化实践,主要设计作品包括:云南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四川孝泉民族小学、武夷山竹筏育制场、林建筑、四分院、将将甜品店、Lens空间、新寨咖啡庄园、海口寰岛实验学校、先锋厦地水田书店、松山湖科技交流平台项目(中标)、深圳红树林博物馆(中标)等。TAO曾赢得过美国《建筑实录》杂志评选的2012全球设计先锋以及最佳公共建筑奖、中国建筑传媒奖青年建筑师奖、亚洲建协奖、2013阿卡汗国际建筑奖入围、2016及2018BSI瑞士建筑奖提名以及WA建筑奖等多个奖项。华黎曾受邀在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印度、意大利、法国、新西兰等的国际建筑会议中演讲,以及在苏黎世联邦理工、中央美院、香港大学、清华大学、斯图加特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学府的建筑学院演讲。华黎受邀在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及香港大学担任客座教授,还曾在柏林艺术大学、香港大学、天津大学等学府担任过课程设计评委。事务所简介迹·建筑事务所(TAO),由建筑师华黎于2009年在北京创立,是当今中国建筑领域最活跃的设计团队之一。在TAO的实践中,建筑并非仅仅被视为一个形式物体,而是被理解为一个与其环境不可分割的有机体。TAO的项目大多处于具有鲜明的自然以及历史人文特征的场地中,其设计实践通过深入挖掘建筑的场所意义以及充分运用此时此地的条件,营造根植于地域文化与环境的建筑和景观,并诠释其营造过程中涉及的丰富意义。场所精神、场地及气候回应、当地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因地制宜的材料与建造方式等命题的探讨,构成了TAO每个项目的核心工作内容。TAO的作品多次受邀在国际建筑展中展出,包括2018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2016柏林Aedes再兴土木展、2015纽约中国当代建筑展、2014威尼斯双年展ADAPTATION中国建筑展、2013维也纳当代东亚建筑与空间实践展等。项目信息业主:德阳市旌阳区教育局项目地点:四川德阳项目功能: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报告厅、办公等主持建筑师:华黎|迹·建筑事务所(TAO)设计团队:华黎、闫亚东、李文杰、陈瑗、汪浪欢、杜云桥、程相举、赵凯、马坤、冯震辉、唐源鸿、宋晶、陈晓奕、苏文嘉、郭思阳、雷铮、张铭建筑面积:29943平方米结构体系:钢框架结构(教学楼)、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生活区)设计时间:2017—2019施工时间:2019—2022摄影:是然建筑摄影这是一所关于平行与光的学校▲鸟瞰@是然建筑青衣江路小学占地约90亩,建设总规模约3万平方米,容积率约0.5。相对于深圳等高密度城市的学校容积率,这个项目可以说是用地条件比较宽松。▲总平面图 ▲校园整体正轴测图场地位于一个新城规划区中,场地本身方正,周边皆为住宅区。这是一个典型的规整但缺乏特征的白板场地。总体规划布局上,综合周边交通、噪声、光照等因素,教学区与生活区(含报告厅、食堂、宿舍等)分别布置于操场的东西两侧,相对独立。▲一层平面图1兴趣教室 2办公室 3舞蹈室 4更衣室 5储藏室 6自行车库 7卫生间 8咨询室 9保健室 10展廊 11图书室 12食堂 13厨房 14篮球场 15设备间 16管乐室 17报告厅 18门厅 19化妆间 建筑师创造了一个去中心化的网格化平面系统,横纵两向的廊道编织成一个经纬网格,将教室、庭院、平台等元素编织进这个网络系统,形成建筑与庭院相互渗透的一个肌体组织。▲看向首层自然庭院@是然建筑摄影具体空间布局上,每三个常规教室组成一个矩形体块,每三个矩形体块组成一个年级组团;每个组团内,由三个矩形教室体块围合出一块年级内公共活动区域。而自然庭院成为年级组团之间的透气空间,这样每个教室区域都是与自然和社交空间相互渗透的。▲二层室外平台@是然建筑摄影在教学区整体两层的基础上,一个抬升的地面界定出位于上层的54个班级教室和位于下层的兴趣教室。在每个年级的中心形成一个被抬升的庭院,庭院成为课间学生室外活动的便捷场所,学生课间可以在此充分活动,享受自由奔跑和仰望天空。这里自然而然也成为不同年级之间的社交中心。▲剖面图这些被“抬高”的庭院通过形态各异的坡道、台阶等又与一层形成垂直联系,可以便捷到达下层。▲坡道@是然建筑摄影 ▲首层活动庭院@是然建筑摄影▲首层活动庭院@是然建筑摄影▲首层活动庭院@是然建筑摄影位于教学区西侧连续的大台阶,既方便二层与操场的联系,同时也兼作面向西侧运动场的看台座席。▲俯瞰操场与教学楼@是然建筑摄影 ▲看向教学楼@是然建筑摄影孩子们在校园中停留时间最长的是常规教室,因而对空间品质要求更高。传统的教室大多采用多层叠加设计,采光仅能依靠侧窗,光照有限。而在这个项目中,由于所有的班级教室全部位于二层——也是顶层,就具备了通过特殊的屋顶设计采纳天光并且营造独特空间氛围的可能性。▲二层室外平台@是然建筑摄影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年龄段及学习方式有所不同的特点,设计师通过多种屋顶形式的研究,设计出六种屋顶类型分别用于每一个年级。▲二层室外平台@是然建筑摄影不同的屋顶造型与天光的设计,创造出不同氛围的空间环境,从轻松活泼,到紧张严肃,让学生在学校的每一年都可体验不同的教室环境。建筑师希望这样一个明亮、高大、犹如美术馆的教室空间,能带给学生更丰富有趣的空间体验感,熏陶他们的想象力。▲教室@是然建筑摄影从外部看,这些形态各异的屋顶以一种有韵律和节奏的组织方式布置,又形成一个如同童话中的聚落场景,也赋予了学校独特的形式特征。▲穿过屋顶和立面的剖面详图
时间:2022-11-01 00:00:00
工程实录 | 艺术园林——扬州运河大剧院
扬州是一座以园林、运河与文化艺术而闻名的历史名城。运河大剧院是这座城市最重要的文化综合体,其总建筑面积14.47万平方米,设有1600座的歌剧厅、800座的戏剧厅、300座的多功能厅和500座的曲艺剧场。设计重点关注景观、建筑和城市空间的关系,以园林剧院为概念,将大剧院塑造成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公共场所。由于场地位于城市和湖泊之间,建筑师因此将城市空间的连续性放在了首位。庭院取代建筑物成为场地的核心。无论剧院是否有演出,这里都欢迎公众进入参观。建筑的南侧朝向湖面,此处的造型如同一座空中桥梁,连接两侧的文化中心和展览中心,并将湖景引入室内。运河大剧院简洁而有力的建筑体量被石材所覆盖,似乎在回应这座古老城市的过去。待到夜晚时分,大剧院的外观就转变成了一个动态的大屏幕,充分向外界展示了扬州的现代感与活力。内庭院周围的玻璃幕墙和露台模糊了室内与室外之间的边界。人们可以探索蜿蜒在立面上的路径,攀登在建筑之上,就如同徜徉在茂林修竹之中。作为公共活动、交流和展览的场所,所有的内部大厅都被弯曲的墙壁和天花板所包围,流畅的空间如同流动的运河一般。剧场大厅均配备了先进的设备,实现了出色的音响效果。剧场空间灵活多变,可适应多种表演形式。四个剧场大厅的装饰设计分别以春花、夏竹、秋叶、冬雪为主题,通过不同的形态、材质和色彩,彰显扬州四季美景。委托方:扬州市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王文胜,周峻建筑设计:张洛先、王文胜、周峻、李恒,马溪茵,叶雯,奚秀文室内设计:李恒,许可结构设计:丁洁民、张涛、居炜、金刚、郭洋、李继国、马东亚、文超、周游、孟春光、王松铄给排水设计:归谈纯、冯玮、黄倍蓉、张彪、茅德福、陈夏彬、赵剑辉、路璐电气设计:程青、冯明哲、王坚、廖述龙、徐而峰、吴佩培、吴逸凡暖通设计:王健、徐桓、曾刚、周鹏、李昊翔、姚赛、倪自翀、董劲松节能设计:唐澄宇绿建设计:蔡滨、崔释心、李冬梅、钱峥毅照明设计:杨秀、卞晨、马玥、顾兴花、徐霞青景观设计:艾静、朱然希、沈泽浩、高骥超、张彪、赵雅楠BIM设计:姚郁雅、王润晖、陈之悦、顾海玲、凌冬蕤、陆安洋VR辅助设计:杜明、汪成造价咨询:周致芬、王飞、顾晶晶驻场工程师:邹小静
时间:2022-11-21 00:00:00
查看更多
《建筑细部》微信
《建筑细部》微博
社淘宝店
社微店